|
2019年开始,《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全面启动,同步开展了两个交通专项规划及10余项专题研究。据了解,本次空间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全域国土面积7567平方公里。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区域协同,建立与周边城市统筹发展的整体格局。站位服务全省大局,建立郑州与周边城市统筹发展的整体格局。
向东,加快郑州与开封的“同城发展”。以郑州东部新城和开封汴西新区为基础,重点推进郑汴同城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从制度和政策上先行先试。
向南,加强港区与新郑、尉氏的“融合发展”。重点考虑承接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动和制造业转移,打造承担全省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功能的新基地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向北,引导郑州主城与平原新区、原阳的“协同发展”。推动黄河从行政“功能分隔区”向跨区域“生态魅力带”转变。
向西,引导更高水平的郑州—洛阳都市圈“联动发展”,巩义和偃师要共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民营经济协同发展,打造郑洛联动发展先导区。
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划定6大功能片区。
落实“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总体空间策略,构建“一带一区,多片融合、两轴一廊”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同时依托“两轴一廊”形成“一主一副、三城三组团”的“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市域城镇体系,推动国家中心城市重要职能的多节点配置。
在中心城区形成“城区—片区—单元—板块(生活圈)”的空间组织体系,划定6大功能片区,形成36个单元和若干板块,建立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的空间传导体系。
资源配置,规划测算到2035年郑州人口将会达到1800万。
基于城市定位,规划测算到2035年郑州人口将会达到1800万。基于该人口规模,规划对水、土地等资源进行了科学配置。 |
|